在城市高速发展时期,由于土地、资金等多种原因,城市里面留下了一些被遗忘的空间,它们在周围的一派繁华中显得格格不入。
在城市更新的语境之下,大拆大建早已成为过去式,社区美空间的意义之一也是重新激活每一个闲置空间,赋予它们“社区”的公共属性,同时有“美”的视觉体验,重新唤醒空间的价值,让它们再度加入人们的生活。
它们会给这座城市带来新的惊喜。
花园之间
广州全体建筑
社区美空间锦江区组第一名
主创团队:刘潇、刘琮晓、邓洁雯、李杨阳
我们的改造对象是锦江区狮子山街道一处废弃的院子。场地位于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域。在场地之中,不同体量、不同材料、不同年代的建筑堆积在一起,呈现出一种非常“混杂”的状态。
场地现状( 一个“混杂”的院子)©全体建筑
虽然院子的现状老旧破败,但当我们第一次踏足场地之时,还是被它的空间氛围打动了——这是一个经历时间堆积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都市里少有的野趣和诗意。我们在想,改造唯一需要做的,也许只是仔细地”发现”和”挖掘”而已。
野趣和诗意©全体建筑
“金缮”(网络图片)
设计思路©全体建筑
设计介入©全体建筑
轴测图©全体建筑
我们认为设计不是主角,人才是主角。空间的存在,仅仅是作为一个活动发生的“背景”而已。在本案中,建筑之间的夹缝原来是堆积杂物的死角,未来将成为居民通勤的通道。我们觉得只要有人走动,空间有人在使用,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比如小憩,交流、偶遇……自然而然就会发生。
街巷空间©全体建筑
我们提供的实际上是一个类似“基础设施”的公共空间系统。新的介入根据具体的空间条件呈现出丰富的形态。可以是街巷,是隔墙,是座椅,是容纳自然花草的容器……通过简单的建构组合,空间呈现出一种新旧叠合,交织融合的状态。行走其中,能够获得一种类似在园林中游走的体验。
游走体验©全体建筑
外部院子©全体建筑
内部的院子同样运用了“留白”。在院子的边缘,我们介入了一个轻质框架,这个装置仅仅是对空间进行了简单的界定。使用者可以自行安排框架里的内容,设施可以随时拆装更换,一直处于动态更新的状态之中。
坝坝广场©全体建筑
日景鸟瞰©全体建筑
社区居民可以来到这里,喝茶,打麻将,摆龙门阵……这些都是我们想象之中“非常成都”
的生活状态。成都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我们希望设计也能保留住这份鲜活的人间烟火气。
夜景鸟瞰©全体建筑
从“修复器物”到“修复空间”©全体建筑
-end-
策划:王济民、易小楠
编辑:易小楠
校核:蒲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