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成都首届社区美空间创意设计全球征集评审已经全部结束。这是一次从社区治理角度发起的对设计的思考,整个过程我们看到很多团队从不同角度对社区的理解进行了表达,也有很多用心呈现的作品。
征集活动的结束,也是一场更深入的探讨的开始。
接下来,我们也希望和一些设计师进行对话,探讨对于社区营造的不同理解。
这次探讨,将从天府新区南新村邻里集市开始。
『项目区位位于距离市中心大概50公里的南新村。南新村共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6249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768人,人均可支配收入30228元。场地面积约3913平,北侧为农贸市场配套建筑,西侧为在建的邻里中心,东侧南侧为安居房。』
南新晓月 原乡聚市
厚石设计 |崔鹏、梁超
社区美空间天府新区南新村邻里集市组一等奖
RACENTER:对于这个项目,你们的设计出发点是什么?崔鹏:项目的要求是做集市,但只要来现场看过就会知道,又不能仅仅做个集市,因为场地和周围居民日常活动的关系太密切。项目的服务对象就是这些扎根南新村的村民,因此出发点就是做一个实用适度、原生于本土的社区空间。其次我们希望通过人的行为研究与城市设计的方法来进行一些解读,这个城市设计是泛指结合周围环境对场地影响来做设计的一种方法。
▲天府新区邻里集市整体设计模型©厚石设计
RACENTER: 整个设计最初确定的原则和方向是怎样的?崔鹏:我们在做这个设计项目之初对场地及周边环境做了一个调研分析。场地东、南侧为村民安置房,底层全是小店;北侧一条二层建筑,一层是商铺,二层是出租屋;西侧是村里的主要道路,道路对面是老年照料活动中心。场地内部南侧有一个正在使用的开敞的集市大棚,大棚一半以上的空间被自发用来社交聚集,打牌喝茶聊天。除此之外就是空场,有划线的临时停车位和篮球场。
根据整个村子环境和场地的氛围,我们在现场当下就定了三个原则:第一,我们不希望增加建筑面积,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怎么做,它仍然保持是一个场地的状态,不管怎么做覆盖,这个场地也是可以四面八方通行的。第二,不希望做成商业化很强的感觉,更避免做成类商业综合体的一种状态,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功能。第三,在形象上我们希望相对的克制和得体一些,因为毕竟我们还是在做乡村建设项目,要避免过度的网红感。另外在现场对未来的空间状态已经有些方向。大棚虽然四周开敞,但由于棚下感受较为封闭,买卖活动并未给社区带来更多生机。站在空地当中,能强烈感受到矩形大棚在场地中的核心地位——虽然它并不在场地正中,形成以大棚为核心,向外辐射的空间气场。村民因生活需求由东西两个开口走入场地,进入大棚,场地成为通过性的、工具性的空间。与现状相对,我们认为,这块场地更应是向内聚合的状态。这种状态更有利于使场地成为可停留的空间。
RACENTER :对于这个场地的功能布局上是如何来考虑的?崔鹏:必须先确定在哪里做什么样的功能,才能知道后面要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匹配这个功能,我觉得这样才可以贴近村民真实的需求。方法就是通过上面提到的:人的行为研究和城市设计。通过对现状使用的每日常态的观察,我们发现集市功能不只在大棚下,傍晚时大量的菜农会沿场地西边道路一侧在广场上摆摊,做生意对“位置”都是很敏感的,说明这些自发形成的摊位有合理性。因此,集市的功能我们就顺势布置在西侧沿街的屋檐下线性排布。贴临村路既面对西侧连接各个小区的主要通路和道路对面睦邻中心的首层开放空间形成村级活动界面;同时也面对内部形成微型市集商业街。另外,如果考虑周边建筑对场地的影响,那这些建筑的底层业态对场地影响最为直接。
▲天府新区邻里集市图面功能分布图©厚石设计
▲天府新区邻里集市实际使用功能分布图©厚石设计
▲天府新区邻里集市沿街售卖场景效果图©厚石设计
南侧安置房底层全部是茶馆,原有集市中被老年人占据的交流空间就贴临此处。那我们自然而然仍保留了这个区域和功能,但是结合新的建筑,做了重新设计。这个空间稍微下沉,目的是希望可以给老年人一种安全感和心灵归属感的这么一个方式,给他们一个安全边界。在这里他们也能够跟旁边的空间和茶楼有温和的互动。然而,我们不太想让这个牌打的太消停。于是,将屋檐接地的一端安排成小孩儿的天地,变成了上人屋面,并且可以穿梭进这个本来平和的园地。孩子的玩闹跑跳和哭笑都将和麻将声、洗牌声融在一起,变得吵吵闹闹。坡道前的微缩竹林里,抱着婴儿的妈妈们交流育儿经,主妇们凑在这里悄悄唠着家长里短。这些专属的空间围合了多功能的空地,让青少年的运动、小朋友的放电、宠物的追逐、夜生活的多样,都有了确定而自由的气场。▲天府新区邻里集市下沉式老人休闲活动效果图©厚石设计
▲天府新区邻里集市下沉式设计与周边场景的呼应©厚石设计▲天府新区邻里集市竹林空间效果图©厚石设计
RACENTER :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效果?这个时间性不是说一天当中几点到几点的活动,而是一个村里的孩子从小长到大到可能离开村子可能再回到村子这个成长过程的印记。伴随着长大他会回忆起小时候陪爷爷在屋檐下一起喝茶听雨;或者下雨过后和伙伴们在月池旁的嬉戏;或者早上和爸爸晨练时看到的晨光;当然也有陪妈妈一起赶集买菜。这些场景构成了贯穿他人生旅途的乡愁和情感。这是我们认为的时间性的概念是一个成长的概念既让老者心得归宿也让孩子心得起点。从地面生长出来的坡道设计就像是一个人生的起点站。那么所有这些场景汇聚成一句话就是“承载记忆的原乡”。
▲天府新区邻里集市上屋面设计效果图©厚石设计
▲天府新区邻里集市上屋面夜间照明效果图©厚石设计
▲天府新区邻里集市活动广场平面图©厚石建筑
▲天府新区邻里集市原乡记忆表达©厚石设计
RACENTER :对于乡村社区中心这个题材有什么样的理解和感受?是如何将这些感受融入设计中的?
崔鹏:我们理解的乡村社区中心,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乡村有多样性,有的区域是老民居的聚落模式,有的更接近农耕区,有的已经很接近城镇化了。所以不同区域的社区中心,它的功能和气质可能也不同。但有一点相同,就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为乡村的居住单元之间、社区之间是很少有城市小区中的围墙边界的,村民之间的联系也很频繁和密切。还有一点是要有灵活性,村里的空间有限,要能在尺度不大的空间里满足多样多变的日常使用场景。这次的命题是个集市,单从功能上看,不是社区中心的定位。但是它所在的位置决定了这不能仅仅是集市,还必须具备承载社区生活甚至情感的作用。集市本身是开放的,同时我们没有增加任何封闭的空间,让场地内外完全通透,村民不需要通过“界线”就能进入场地的任何地方。当然开放性不是指没有墙体和边界,只是恰好这个场所不适合通过类似墙的东西来将某些地方封闭掉。 在集市之外,我们根据村民潜在需要增加了一些空间或者场景。所有的空间的出发点确实有主要的功能设想,但这些功能不是绝对不变的。它们会吸引一些特定的人群,但因为没有明确的空间边界、名称和固定的家具,那么在必要和需要时做功能的转换就很容易。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拓展使用的潜力。
RACENTER :南新村像大多数村落一样面临年轻人进城,老人和孩子留守的情况,对于乡村建设项目,如何通过设计更好地增加社区的凝聚力?
崔鹏:我们是这样看,年轻人进城与否和社区凝聚力可能没有必然联系。老年人群有自己独特的人际联结模式,而且老年人之间的凝聚力没准比年轻人之间还强。社区的整体凝聚力的大小,也许和社区的管理和运营关系更大。设计就是要给可能的运营升级提供一个空间。运营不仅指设施的维护,还包括各种社区活动的组织和落地。所以这个空间得具备几个特点:一是有足够的面积或者场地能包容社区居民的日常功能需求并且不同的人需求不一样,不能顾此失彼。一旦照顾不周,就会有居民觉得被冷落。不把真实的问题解决了就会导致新的问题,这算是从心出发去建立一个基础。二是能给好的运营更大的发挥余地。比如请外出的年轻人拍摄自己生活城市的照片,在有屋顶的室外场地做个集体摄影展,让年轻人和老人孩子有个时空的对话。甚至摄影展和集市结合在一起,边买菜边看展都行。类似这样的活动可以有很多创意。三是乡村社区空间可以让大多数人觉得好看、舒适又不刻意,没有心理上的压迫感,甚至能留下一些情感的回忆。如果大小村民都愿意接近和停留,每天惦记着想要来见见朋友,凝聚力自然就提升了。 南新村集市,这个基本的功能本身,就有聚集和社交的属性,但同时也有社区功能的延展。我们已经开始做一些优化的工作,希望能在上面提到的三点上实现的更为充分。
活动发布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