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被水滋养千年的成都,人们对于水的亲近格外明显,河边的建筑空间无论对于建筑师还是居民都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成都的河流,用千年的语言传递着城市温润的气质和人们闲适的生活。正如“温江”、“江安”这样美好的名字承载着人们对于岁月静好的期盼,位于温江江安河畔的这个社区空间,也将成为居民可以静止栖息的精神场所。
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社区美空间温江区(江安社区)组第三名
内容来源:斯特恩建筑
作品的名字叫“ 江安,一隅浮莲”,就是——倚卧在江安河畔一角的浮莲。来自“偏安一隅”这个成语。温江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古蜀鱼凫文化。经历了改朝换代的风风雨雨,江安从一个小渡口和旁边几间小店,渐渐发展成为几十万人居住的现代社区。“偏安一隅”正是用一种自嘲的口吻,讲诉着江安人对生活的执着和强韧。场地倚靠江安河,现场的三个建筑,就像生长在江安河畔的上的浮莲,这种天生的相似,就是根植于场地的基因。我们希望将这种浮莲与水相伴的形象贯穿到整个设计中去,让建筑“生长”。场地的北侧、东侧都是道路,有来来往往的车流,南侧是江安河,也是流动的。周围全是流动的空间,带给场地一个种莫名的不安感,感觉整个场地漏了气。这与“社区活动空间”该有的气质是不一致的。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安全、日常的社区空间。
“漏气”的场地©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我们首先要调整的是整个场地的“气场”——我们将浮莲呈聚合状摆布,为整个空间聚气,让人们感受到包裹和安全。
另外,整个公园和周边的区域除了建筑本身以外,缺少避雨遮阳的设施,这也是场地没有安全感的来源,所以我们希望利用“浮莲”来填补整个公园和周边场所的缺憾。我们还希望通过这些“浮莲”装置达到一些附加的功能,比如净化雨水,增加场所的垂直绿化,夏日降温等等。又或者将它们作为一种装置艺术,为整个场地带来标识性,让整个项目成为一个网红地标,让社区空间完成自身的商业运作,有了商业的参与社区空间才能长久生存。
“浮莲”装置©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我们并不希望它只是一个好看的装置,它是需要承担社区生活责任的空间,应该具备非常实用的功能。所以我们需要对它所服务的人群有足够的了解。场地周边的常住居民比较多,1千米范围内有20万居民,有着巨大的人口基数和消费潜力。但这个区域内只有满足基础生活的社区商业,没有公共活动的休闲商业和进阶商业消费的场所。项目所在的公园一共分了ABC 三段,其中A段主要以休憩景观为主,B段以儿童活动中心为主。而我们所在的C段,有三个建筑,另外两个已经有商家入驻,其中一家是港式餐厅,另一家是快开业的酒吧,整个区域缺乏人们日常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我们希望这个书店不仅是一个书店,还是一个社区聚会文化交流的场所。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集文化分享、图书销售、咖啡茶饮、西式简餐、技能交流的复合型书店。
作为一个改造项目,需要站在场地的各个角度去观察整个建筑。从北部主路看向建筑的正立面,由于高差和景观的关系,建筑被遮挡了一半,一个5米多高的建筑看上去还没有一个人高。所以建筑需要从竖向上增加视觉高度。从入口处看,整个建筑偏左,被前区的植物遮挡,也缺乏标识性,所以我们需要让它往右进行视觉扩展。原始建筑的立面没有变化,分不清正反面。要想让它对人有吸引力,应该增加建筑对人的导向性。从原始布局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前区有两条并行的道路,通过一个台阶联系起来,台阶与台阶对应的是一块绿地,人们靠近建筑的方式是绕过绿地来到建筑面前,再从另一个方向离开。再加上刀背形状的建筑,整个场地给人一种流动感和疏离感,缺乏欢迎和包容的姿态,让人没有想要停留的欲望。
原始布局图©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我们首先对场地的流向进行了调整,将中部的台阶、绿化、道路进行整合,化零为整,调整出一个完整的活动广场。利用场地高差留出一块平地,作为广场的小舞台。高差形成的台阶可以作为观众席,这种斜角的退让,让原本道路的交通功能得以保障。小舞台和建筑遥遥相望,在空间中不仅可以界定场地的边缘,也可以确定场地方向,在广场另一头,我们退让出一个单独的入口广场,让它成为建筑的欢迎空间。
调整后布局图©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广场左侧,我们也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界面来界定广场的边缘,让空间更有安全感。建筑东侧有一处疏密有致的植被,我们也希望它保持这种透气感,可以恰如其分地展示社区活动。
功能分布图©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我们最后形成了这样一个功能分布图。值得一提的是,西侧的界面选择上,我们设置了一个可以移动的功能模块来对场地进行补充。它之所以看起来是一个比较硬朗的形体,是希望整个场地看上去是完整和安全的。
东侧鸟瞰图©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同时我们也希望它是便于组装、拆卸和运输的。我们并没有将它放置在场地的最左侧的边缘,而是利用它将场地的使用者进行归类,划分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儿童活动区,孩子们在这一处玩耍,方便家长看管,也不打扰其他使用者。我们在东部还设置了次入口,方便了人流的穿行,也加强了建筑的展示效果。
儿童游乐园©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广场,小舞台,看台,休闲区,移动啤酒屋的搭配,让整个社区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在这里看世界杯,喝夜啤酒,我们可以在这里看乐队的演出,可以举行街舞比赛,甚至可以举行一个小型的户外婚礼,都是非常浪漫的事。
浮莲,建筑屋顶,室外景观完整了空间的层次。屋顶的休闲空间,可以开放一些种植空间给社区,让人们更有参与感。
屋顶休闲区©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夜晚,灯光亮起,浮莲就成为一个光影柔和的灯具,散发出温柔的灯光,让忙碌的都市人得到治愈。
夜晚灯光效果图©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对岸看浮莲,它与河流相得益彰,宛若天生于此。
从这个角度看,浮莲、建筑屋顶、广场,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
场所的改造完成以后,从建筑到理想中书店还有多远的距离?
我们希望从建筑的外观和建筑的空间两方面向它靠近。
原建筑形态©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正面60米的面宽与场所没有互动非常孤独,我们希望能打破这种状态,首先,我们顺着广场的方向,将建筑的入口向内轻轻旋转,得到一个迎合的空间。然后再把长边打开,得到一个交融的空间。通过外立面前后交错的方式,得到一个会呼吸的建筑。
设计后建筑形态©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通过增加雨棚的方式,让整个建筑层次更丰富,更有趣,同时也弥补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东侧和北侧的雨棚设置在入口是明确建筑导向的需要,而西侧的雨棚是结合功能,避免房间西晒的需要。
雨棚布置©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在建筑的外立面的处理上,我们保留了大部分的玻璃隔墙,但我们需要在建筑的上部玻璃外外挂一层磨砂材料,这个功能主要是将阳光直射光变成相对柔和的漫射光,太强的光线并不适合阅读。如果在图书馆室内还需要打伞学习,那将是一个很滑稽的场面。
建筑外立面处理©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内部空间有5.2米,粱下有4.6米净高,这样的空间对于书店来说是非常空旷的,在空旷的空间里,人们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感受,也就不会长时间的停留。相反在一个包裹感比较好的小空间里,人们能静下来阅读。
内部功能图©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当然,这个空间也不适合完全两层,局部两层比较合适。能同时满足商业空间的品质感和书店的包容感。所以我们将这个空旷的空间,划分成无数小的使用区域,适配书店这个使用功能。又利用一个“文化云”架构,形成一个架空空间,把各个空间串联起来,让空间保持完整性。
“文化云”效果图©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层,我们设置了很多有趣的功能,都是让人可以长时间停留的画室,茶座,户外阅读,树屋,自习室,读书谷,可以一人一座一天的空间。
一层平面图©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楼是架空的空间,它是一个文化展示空间,我们设置了展台,展柜,座椅等等,可以将江安的历史和文化娓娓道来,看完了展览还可以在露台吹吹风,看看江安河的风景。
二层平面图©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层局部效果图©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读书谷,它是一个分享空间。这也是社区最重要的空间,因为社区存在的意义就是交流和分享。我们在这里可以举行很多分享活动,比如书友会,美食分享会,心理咨询会,情感辅导会等等。现代城市中,有很多这样的群体,都渴望交流,但他们没有机会。
例如一些老年人,全职妈妈,他们与社会脱离了很久,特别希望与外界建立连接但很少有人去理会他们的这种需求。还有一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成长中也有迷茫,也需要去追问,我是谁,生而为人我到底为什么。但周遭的人只关心,他考多少分,他爸是谁。我们想社区对居民的关怀,更多的应该是在心理上的,去关注居民的幸福度。自习室,偶尔也可以做小教室来使用。现在这种场所太稀缺了,需求太多了,考研的,考公务员的,考各种证书,都需要这样安静的读书环境。
读书谷与自习室©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书之阶梯和文化云之间形成一个矮矮的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更加放肆,可坐着读书,可以趴着读,可以躺着读。
书之阶梯效果图©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树屋也是很有趣的,它兼具创造性和神秘感,让读者可以躲在里面探索世界。因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空间,也希望带给人们更多有趣的体验,人们在这里可以解锁各种各样的使用姿态,这才是社区日常该有的样子。
树屋©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屋顶层平面图©四川斯特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最后,我们通过流云到达屋顶平台,在这里放松,休息远眺,看看夕阳,看看江安河,结束美好的一天。
创作团队:向书葶,黄旭,左川,周玉豪,任钧,徐新月,隋文俐,刘馨
策划:王济民、易小楠
编辑:易小楠
校核:蒲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