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这次参与社区美空间创意设计征集活动的场地是始建于80年代的一个剧场,剧场至今还保留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目前承担着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的功能,场地同时又位于著名景区平乐古镇的入口区域,也需要完成与景区文化呼应的功能要求。
旧时记忆的保留、复合功能的延续,都将在这次改造中实现。
邛崃参赛组中有一份这样的答卷:
社区美空间邛崃市组第三名
主创:陈俊宇 团队:浦承天 宋美华
内容来源:二拾八造
我们在项目设计之初对当地文化生活进行调研。项目位于邛崃市平乐古镇东南方,汉驿路与寿高路交汇处。其隶属于平乐古镇文化旅游核心区的禹王社区。东侧为平乐旅游客运站、白沫江学校;北侧为平乐镇政府。场地原建筑群由社区活动剧场、就业社保办公楼及停车广场构成。设计任务将继续保留场地作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筑定位,原本单一的剧场功能将被拆分为以居民活动和旅游文化展示为主的复合型功能空间。
社区肌理
建筑现状
始建于80年代的社区剧场,作为容纳集体记忆的场所,承载着城市与人的复杂历史和未来将在这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在建筑功能和性质发生变化的时间点,如何在不割裂公共建筑历史记忆的前提下,重新定位其在全新语境中所面临的多元化角色,成为该改造项目的设计出发点。
鸟瞰图©二拾八造(成都)建筑装饰设计
我们首先将场地前广场作为一个整体元素进行考虑。运用暖黄色陶土砖打造同色系广场,给人以强烈且整体的视觉印象。同时希望给以黑白灰为基调的川西民居社区带来一个温暖的活动广场空间。
©二拾八造(成都)建筑装饰设计
现场考察时,剧场室内的屋顶结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通过使用更加通透的材料重新构建建筑正立面,希望人们在广场上能更好地看到建筑的室内景象,从而加强室内外关联。
广场入口©二拾八造(成都)建筑装饰设计
将广场入口限定在单侧,引导人们穿过富有变化的路径,在一步一景的观赏中,进入建筑室内。广场中央呈缓坡地势,一方面和室内原本的缓坡地势形成呼应,另一方面,在缓坡上嵌入的亲水喷泉装置可以顺势流向另一侧,周围的小孩子便可以在饭后来到广场奔跑玩耍。
空中栈道©二拾八造(成都)建筑装饰设计
广场右侧为阅读阶梯,上面布有充足的座位,早起的人们可以在榕树下阅读。沿着阅读阶梯而上,来到连接二层入口的空中栈道。在这一高度,人们可以以不同于日常的视角欣赏川西坡屋顶的美。
户外茶馆©二拾八造(成都)建筑装饰设计
阅读阶梯下面,有着最富四川特色的户外茶馆。盖碗茶、藤编椅。当地居民不用去适应新奇的建筑带来的陌生感,而是由我们的设计去适应居民原生的习惯。正午后,当地居民纷纷聚集于此,一杯茶,一份报,安逸悠闲的四川生活正在进行。
文化长廊©二拾八造(成都)建筑装饰设计
文化长廊采用竹编表皮和透光海报制作而成,保留了对传统材料的应用。文化长廊如画卷般展开讲述平乐历史,既方便当地居民和游客了解当地历史,同时也作为户外遮阳避雨的场所。
夜间广场©二拾八造(成都)建筑装饰设计
晚饭后,居民们来到带有夜间灯光秀的广场上跳起了坝坝舞。利用地势的高差,广场正前方刚好可以设置一个小型的舞台,方便领舞者在前方展示曼妙的舞姿。
©二拾八造(成都)建筑装饰设计
1F入口长廊,作为进入建筑室内的前序空间,相比直接进入建筑室内,增加了建筑游览的节奏,同时也可作为未来临时特展的空间。
©二拾八造(成都)建筑装饰设计
1F 竹文化展厅,利用模数化的可移动展墙,全方位满足竹工艺品和书画展示的灵活需求。
©二拾八造(成都)建筑装饰设计
1F 水文化展厅,借助VR技术,带领人们沉浸式地了解平乐水系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
©二拾八造(成都)建筑装饰设计
1F原剧场舞台部分被保留,改造成一个微缩剧场,市民们可以二次利用舞台空间,在此开展“电影之夜”“演讲分享”“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
©二拾八造(成都)建筑装饰设计
2F 开放图书馆空间,充分引入自然光。伴以咖啡区、茶室、会议室等功能。为市民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
室内剖面图©二拾八造(成都)建筑装饰设计
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目表达我们的思考。
一. 公共建筑保留场所的记忆,通过对现场条件的选择性利用,居民能在新建筑中一眼发现老建筑的“影子”。
二. 由于新建筑的生成逻辑是源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新建筑能够很容易地被居民接纳和使用,从而避免为建筑造型而产生的消极功能。
三. 避免传统符号地堆砌。从居民角度讲,居民对社区中心根本的诉求不是通过仿古符号来获得身份认同,而是需要一个场地能满足分享、交流、娱乐、运动等多样的生活场景。站在游客角度,他们也不需要仿古的文化展示,而是需要直接接触文化的“一手资料”,如定制化呈现的文化展品和非遗文化的创作过程展示。因此,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尊重建筑历史,避免传统表象符号的演绎,从居民和游客的本质诉求出发,改造出一个具有亲和力的、简洁而直接的建筑,从而平和自然地融入社区生活当中。最后我们想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对此项目的愿景:
爱生活的人们,在阶梯,在广场,在茶室,在树前,在月下,在随处,以他们最舒服的方式享受着…
策划:王济民、易小楠
编辑:易小楠
校核:蒲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