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成都第二届社区美空间全球创意设计竞赛hyperSity architects 殊至建筑
设计场地位于五爱村的中心区域,目前是一块空置土地,周边除了一座学校外,其他项目都处于拟建状态,包括北侧的农民集中安置区、西侧的草莓示范园与东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本次设计任务包括两部分:
场地现状
未来新社区服务中心建成后,计划辐射范围为周边3-4个村落。设计以功能需求任务书为出发点,结合当地村民诉求,整合出6大功能模块,分别为:便民服务大厅、社区会议室、文体活动空间、户外戏台空间、阅览空间与农产品展销空间。
设计灵感来源于“丛林漂浮”,希望以一种自然建筑的态度,举重若轻地将建筑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创造一种漂浮的优雅感。
丛林漂浮
设计注重建筑与场地边界的处理,四周退让出不同尺度的花园空间,将社区中心的活动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以此来实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多层次交互。所有的功能被置于这样一个连续的、流动的屋面形态之下,既是对周边环境的回应,同时我们也希望唤醒人们“同一屋檐下”的这种原始纯粹的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的记忆。
主入口视角
活动空间
在建筑体量与地面的接触面的设计上,我们将三个角挑起,创造出室内的阶梯活动空间与不同高度的体验感。也在外部创造出建筑的漂浮感,体现出丛林中轻介入的设计策略。
南侧视角
南侧最大的一个半围合空间与它对面的公共活动草地空间可以互相渗透与延展,从而实现由建筑的内部空间到外部环境的有序过渡。
我们在充分利用红线面积的基础上,对周边的道路与人流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控制建筑的退让与造型,包括一些局部的下沉空间,用于区分区域的公共性与私密性。我们根据当地的日照与风向,创造了弧面的屋顶来提供一个更舒适的一个微环境。
我们尽可能地保证了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与流动性。室内外的空间可以互相交流,以此来实现更多可能性的场景叙事。
细部构造
建造分析
另外建筑在结构、构造设计上,采用钢木混合结构。在控制成本与建造速度的同时,创造一种木材温暖的亲和感。
自然的态度
我们希望通过这张概念图来表达整个设计过程中希望营造的一种氛围。建筑与自然的边界被模糊,建筑不是以构筑物的强势姿态介入环境中,而更偏向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场所与场景,以此来传递一种自然的态度。这种态度也与源自1960年代的自然建筑运动精神高度吻合,它强调取法自然、就地取材、人力施作、天人合一。我们试图在本次设计中回归这种自然的设计意识,除了技术层面的建造外,我们更关注的是一种自然的设计方法,区别于偏雕塑式的造型习惯,我们希望在本次方案的设计中,人们的流线、视线,包括对使用场景的想象本身都可以成为设计与造型方法。
鸟瞰视角
设计的社区中心服务于周边三到四个村落,它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建筑,敞开的界面,流动的造型,让居民可以自由地进入与体验。连续起伏的大屋顶,创造“同一屋檐下”的文化象征,让居民可以把这里当作自己家的客厅,在这里交流、共情。最终希望这座建筑能够成为整个社区的精神灯塔,成为一处能够给大家带来温暖的共享之地。
社区——作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群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应该是平等的、共享的、共治的,它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过去,快速的城市化与市场化的过程,将社区居民所从事的日常事务、消费、休闲等活动打散细分到各个商业功能板块,我们需要付费去自习室、书店、亲子、棋牌室等空间。这种细分造成了空间与体验的割裂感,过度的商业化也会打散与磨灭地方各具特色的市井文化。我们希望通过物理空间的介入,能够重建社区空间的底层逻辑,强调共享与共创。社区居民在这一空间中能够产生更多的社区内容与化学反应,从而重塑社区精神。
丛林漂浮
活动发布
2024年12月09日 星期一
查看全部